風險提示:本文為轉載文章,所提到的觀點僅代表個人意見,所涉及標的不作推薦,據此買賣,風險自負。
作者:零城逆影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來源:雪球
如果說基金經理的規模代表了他被市場認可的程度,那么現在絕大部分基金經理都獲得了與自己能力相匹配的管理規模,甚至有不少經理的規模超出了他們的能力,被市場高估,影響了收益。
在投資者、媒體和機構的共同努力下,現在要想找一個能力很強、管理規模較小的基金經理,可比5年前難多啦!但也不是沒有,一般有以下幾個因素會使得優秀經理被市場低估:
(1)基金經理所在的公司比較小,宣傳力度不夠,渠道能力不強,或者公司不追求規模、不過度宣傳。
這種情況是最多的,只是在小公司選經理難一些,而且有離職風險,但我覺得離職也沒有太大的關系,換一個就是了,如果他去了新的公司規模又清零了,實力還更強了,咱們可以繼續買。
(2)明星基金經理跳槽后,在新公司規模清零,重新開始,雖然后面規模可能會逐漸擴張,但是中間可以享受到一段甜蜜期。
(3)有些經理因為私募、跳槽等原因,使得業績中斷,即使他的長期業績出色,但不容易被市場發現。
(4)基金經理自己比較低調,不太愿意接受宣傳,不追求規模。
上述說的這些基金經理是已經證明過比較優秀的基金經理,不是大家認為的新銳、黑馬,我個人不太喜歡黑馬,我更喜歡這種已經證明了能力,同時又規模不大的老將。
今天就為大家盤點一批這樣的基金經理,他們普遍有一輪牛熊以上經驗,正處于當打之年,規模全都偏低(時間截至2023Q1)。
每種風格選一個,大家偷偷的買啊,別買爆了,給我留點...
小盤風格——博時基金·田俊維,16.89億
田俊維有16年從業經驗,7.6年投資經驗,能力圈豐富。他絕對是我見過最低調的基金經理之一了,他之前在天弘業績就不錯,來到博時后依舊延續了好業績,但依舊非常低調。
田俊維自2017-8-9開始獨立管理天弘文化新興產業,管理3年多,取得了164.03%的收益,去掉3個月建倉期,基金的業績排名為24/861,全市場前3%(2017-11-9至2021-5-19)。
田俊維加盟博時后的代表作是博時創新經濟,2021-11-05任職,截至2023-5-24,業績為4.23%,區間業績排名為94/4098(前3%)。最近市場跌跌不休,他甚至凈值快要創新高了,今年以來13.05%。
穿越過牛熊,兩段業績都是前3%,如果不是中間有4個月業績斷檔,我估計他肯定能排在全市場前十,只是因為斷檔了,加上為人低調,所以還沒有被市場發現。
下圖是田俊維任職以來小盤風格基金經理業績對比(2021-11-05至2023-5-24)
小盤是尤其容易受到管理規模影響的投資風格,我認為比較舒服的規模是50億以下,最好別超過100億。
下面是小盤風格經理的規模對比,田俊維規模才不到17億,他投資經驗其實還是下面這些人中最豐富的!才這一點規模是不是有點說不過去?!而且博時創新經濟早早就開始限購了,現在總規模不到10億,就每日限購10萬,非常良心!
其實嚴格來說,田俊維并不是小盤風格,在天弘時,他大盤、中盤都配置過,只是當前覺得小盤股的性價比更好,所以當前風格偏小盤。
他采用的是注重性價比的GARP策略,加上寬廣的能力圈,使得他既能在2017-2020的大盤股行情中表現出色,又能在2021年以來的小盤行情中繼續拔尖,說明他的投資框架是普適的、靈活的。
我覺得這更凸顯了他的配置價值,因為現在小盤風格已經強勢了有2年多,大小盤的剪刀差已經有所回歸,后續大小盤風格必然是會切換的。
但是我們散戶又不具備把握大小盤切換的能力,在這種情況下,將資金交給具備一定切換能力的田俊維會讓人更加放心,他現在不大的規模,也是他可以輕松切換的前提。
成長風格——華富基金·陳啟明,40.61億
陳啟明已有16年證券從業經驗,8.6年投資經驗,他2010年2月加入華富基金,已經在華富基金干了13年了。
現任公司公募投資決策委員會委員、公司總經理助理、權益投資部總監。雖然陳啟明所在公司不大,但是從職務來看,我覺得不太需要擔心他會離職。
代表作華富價值增長,陳啟明于2014-9-26任職,截至2023-5-24,收益率為294.26%,年化收益率為17.15%,同期業績排名24|2852。要知道,這個基金股票倉位上限只有80%,其他倉位只能買債券(含可轉債)。
2023年以來,成長風格表現欠佳,但是陳啟明的業績依舊表現較好,截至5-24,華富價值增長收益率為0.78%,創業板為-4.22%。
下圖是同期一些偏成長的明星經理的業績對比,這些經理基本上現在也都是各公司的權益總監以上級別的人物。(從陳啟明任職2014-9-26至2023-5-24)
可以看到,陳啟明與這些大公司中大家耳熟能詳的明星經理的業績對比,一點都不虛!如果再對比一下管理規模,陳啟明顯然是被嚴重低估了。
(建信的姜鋒我覺得也是被低估了,他的投資風格更偏景氣度成長)
陳啟明的投資風格是自下而上選挖掘中長期可持續的成長股,伴隨企業共同成長,他近幾年年度換手率平均也就100%左右,投資風格不依賴交易,遠低于成長風格的平均水平(約300%),說明他更不容易受到規模影響。
均衡&價值風格——建信基金·王東杰
王東杰具有清華大學博士學位,15年從業經驗和8年多投資經驗,他的投資風格準確的說是質量價值風格,既注重公司的質地,又要求估值便宜,長期持有。
同時,王東杰的組合也非常均衡,行業分散,任職以來相對滬深300的月度勝率有57%,所以把他當成均衡風格基金,作為組合底倉也是非常合適的。
代表作建信大安全戰略精選,王東杰于2015-7-29任職,截至2023-5-24,收益率為165.98%,同期業績排名9|123。
下表是同期價值風格基金經理業績對比(2015-7-29至2023-5-24)
為了納入更多價值風格基金經理(丘棟榮、姜誠、譚麗、林英睿),我把數據拉到2019年開始,再對比一次(2019-1-1至2023-5-24)
然后再看看價值風格經理的管理規模對比,你就會發現他真的是被嚴重低估啦,好歹王東杰也是得過金牛獎的,也太低調了吧~
上述表中,除了王東杰,我覺得張明、田瑀的規模也都有點被低估了,大家也都可以關注一下。
質量風格——諾德基金·羅世鋒,61.2億;易方達基金·郭杰,98.1億
若要比長期業績和投資水平,質量風格里肯定是張坤、劉彥春當仁不讓,但在2019-2020這一波核心資產牛市之后,這兩位基金經理的規模都太大了,那如果你還想要點超額收益,就必須看看其他基金經理了。
下表是2021年以來質量風格經理業績對比,可以看到張坤、劉彥春業績都不太好
如果再結合他們的規模和年限來看,我覺得羅世鋒和郭杰可能是不錯的選擇。
郭杰有10年的投資經驗了,他在近幾年投資理念發生了較大的迭代,逐漸進化為比較純粹的質量風格。目前規模不到100億,這規模對質量風格來說只是剛起步。
以前郭杰甚至被稱為“小張坤”,我覺得現在張坤應該改名“大郭杰”才對了,因為郭杰近幾年已經可以穩定戰勝張坤了,下圖黑線是2021年以來郭杰相對張坤的超額收益,很穩。
羅世鋒2008年6月起一直在諾德基金工作從未間斷,有15年從業經驗和8.5年投資經驗了。羅世鋒也是金牛獎、金基金獎、明星獎的獲得者,2020年還得過全市場第三名的成績,他現在規模居然也就60多億,感覺有點說不過去。
羅世鋒的整體風格偏質量成長,2021年以來也是跑贏了劉彥春。
另外,質量風格中的韓威俊、詹佳我覺得也都可以關注。
結語:隨著市場的價值發現,絕大部分基金經理都會回歸到一個合理且適宜的規模,這也意味著挖掘新的基金經理是一項持續的工作。如果你不太愿意總要去挖經理,其實就選個好經理一直持有也是可以的。
因為不斷的去研究確實很累,還容易看錯,適當舍棄一些對超額收益的追求,換來輕松和確定性,也未嘗不可。
其實我自己有部分也是這樣的,比如張坤的基金我就一直持有了很久,即使規模很大也沒有換,我覺得這種確定性會讓我很放心,少賺就少賺吧。
如何優選能持續獲得超額收益的基金經理?歡迎報名雪球基金第1課!通過為期七天的微信群+小雪1對1親密陪伴式教學,教你一套系統的基金投資方法!
希望小雪的7天精品課程可以幫到大家,讓所有雪球用戶能夠明明白白地認識基金投資!長按下方二維碼即可報名!
風險提示: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課程為雪球基金發起,僅作為投教科普,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