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屠龍記》故事的開端在張翠山與殷素素身上,二人不打不相識,又因屠龍刀結緣,雙雙流落到了與世隔絕的冰火島。張翠山與殷素素在冰火島上互為依靠,繼而萌生情愫,于是結合成為了夫妻,后來生下了張無忌。張翠山、殷素素在冰火島上生活了十年,年年都想著盼著海上生起大風,這樣才能借風力回中原。那么張翠山與殷素素為什么偏要回中原呢?他們難道不怕死嗎?
首先就是因為張翠山與殷素素都有著崇高的江湖地位,他們割舍不掉。
【資料圖】
張翠山是武當派開派祖師張三豐最欣賞的弟子、武當七俠之一。
武當派是江湖中新興起的大派,隱然有成為武林第一大派的趨勢。
門人多行俠仗義,尤其是武當七俠,他們在江湖上的名聲十分響亮,可以說每一個混跡江湖的俠客都不可能不認識武當七俠。
那么張翠山作為武當七俠中的老五,他的江湖地位不言而喻。
殷素素則是明教四大法王之一、天鷹教教主殷天正之女。
天鷹教是自明教分離而來,經殷天正的發展,成為了中原武林的大教派,殷素素作為天鷹教的小公主,在江湖上自然也是一呼百應。
由此來看,不管是張翠山還是殷素素,他們在江湖上的發展前途是無比光明的,只不過突遭事故才被迫流落荒島,他們二人又怎么可能對一座荒島產生什么歸屬感?
其次是因為情誼與孝道。
張翠山出身于武當派,三豐道人待他可不薄,猶如是張翠山的慈父。
武當派畢竟是名門大派,當然也講究個尊師重道。
張三豐已經年邁,張翠山巴不得天天守在武當山為張三豐盡孝,一下子流落荒島這么多年,他對此非常內疚,自然想的是越早回去越好。
殷素素對父親殷天正同樣也很有感情,所以兩個人的目的是相同的,都想要早日回去盡孝。
更何況張翠山、殷素素在中原交了那么多的好朋友,怎么可能一下子就割舍掉?
其三是因為張無忌。
張翠山與殷素素流落到冰火島后才草草成婚,張無忌也出生在冰火島上。
但冰火島是一座荒島,壓根沒有什么人,加上后來登島的謝遜,總共也不過才四個人。
對于孩子來說,這并不是什么很好的成長環境,極容易對張無忌造成心理上的傷害,甚至導致人格缺陷。
再者說了,如果他們一生留在島上的話,那么等到張無忌長大以后又該怎么生兒育女?
加上冰火島資源匱乏,兩三個人尚且還能生存,如果未來人變多了,生存就會成為最嚴峻的問題。
與其這樣,倒不如早日回中原。并且謝遜心理還有問題,是個十足的瘋子。
萬一有朝一日謝遜的狂病發作,以殷素素與張翠山的本事根本無法與謝遜抗衡,屆時再淪落個家破人亡的下場,屬實得不償失。
所以說出于對孩子的教育與生存考慮,張翠山一家都必須得離開冰火島。
其四,張翠山、殷素素就算回歸中原,中原武林也對他們無可奈何,根本沒有辦法殺死他們。
張翠山、殷素素分別背靠大樹,有武當派與天鷹教撐腰,誰敢把他們怎么樣?
武當派掌門人張三豐是江湖上出了名的護犢子,誰要敢動張翠山一根手指頭,恐怕張三豐能跟他們玩命。
更何況張翠山還有師兄弟,他們都是江湖上的一流高手。
后來當各大派上武當山要人、討說法時,武當派根本不打算交人,武當七俠當即決定擺出真武七截陣來御敵。
所謂真武七截陣,正是張三豐研究出的陣法,由七個一流高手默契配合施展出來,實力相當于六十四位當世一流高手。
試問各大門派的高手加起來有六十四位嗎?再者說了,還有張三豐兜底,就算武當七俠敗陣了,張三豐也會護住自己的徒弟免受其害。
各大派就算能打過武當七俠聯手,難道還能打過張三豐?更別說張三豐在武林頗具威望,誰又愿意對張三豐動手呢?
最后張翠山之所以選擇自刎,其實并不是被各大門派逼死的,而是出于對師兄俞岱巖的愧疚之情。
俞岱巖昔日被蒙面的殷素素下毒,致使全身不能動彈,這才被阿三以大力金剛指打斷了全身骨頭,自己則毫無反手之力,自此之后俞岱巖成為了廢人。
殷素素沒有將這件事告訴張翠山,但俞岱巖認出了殷素素,真相徹底大白。
雖然殷素素本意并不是想害死俞岱巖,但毫無疑問導致了俞岱巖身上發生了悲劇。
張翠山覺得自己愧對兄長,又不愿意與殷素素翻臉,只好選擇自刎以謝天下。
殷素素見丈夫張翠山自刎,自己也不想獨活,于是也選擇了自殺,僅留下了張無忌在世上。
張三豐及武當六俠即便不愿意看到這樣的情景也沒有辦法了。
不過也說明張翠山是面臨突發事件后想不開才自殺的,如果沒有這個突發事件,武林人士是斷然殺不死張翠山的。
所以說張翠山才有底氣回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