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現在有很多小伙伴對于文化傳播方面的知識都比較想要了解,那么今天小好小編就為大家收集了一些關于文化傳播方面的知識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會喜歡哦。
(相關資料圖)
[拼音]:wenhua chuanbo
[外文]:cultural diffusion
一種文化中的文化集叢或文化元素從其發祥地擴散到不同地方而被模仿、采借和接受的社會現象和過程。傳播一詞是物理學、化學、生物學中普遍應用的術語,指的是物質向外擴散的情形。文化人類學家借用這個術語來研究文化的發展及分布。文化傳播始見于英國文化人類學家E.B.泰勒1871年的《原始文化》一書。他提出各地文化之所以有相似之處,是由于文化傳播造成的。例如,印度的佛教文化傳入中國,關于馬的文化叢從歐洲傳播到北美印第安人部落等。
對于一個民族或地區的文化形成來說,除了發明產生,就是傳播得來。仔細考察各地文化,在眾多文化元素和文化叢中,純屬本地發明的并不很多,大多是由他處直接或間接傳播而來,因此世界各地文化有許多相似之處。文化人類學家根據這種相似性,發現文化質料也和其他物質質料一樣,具有向外擴散的本性。一種文化元素或文化叢被發明出來,必然要向四周擴散即文化傳播。
文化人類學家R.林頓把文化傳播過程分為 3個階段:
(1)接觸與顯現階段。一種或幾種外來的文化元素在一個社會中顯現出來,被人注意。
(2)選擇階段。對于顯現出來的文化元素進行批評、選擇、決定采納或拒絕。
(3)采納融合階段。把決定采納的文化元素融合于本民族文化之中。從地理空間看,文化傳播是由文化中心區向四周擴散,根據傳播途中信息遞減的一般規律,離文化中心區越遠的地方,越不能保持文化元素的原形。當一種文化元素傳播到另一個地區以后,它已不是原來的形態和含義,在傳播和采納過程中已被修改過。因此,兩地文化只有相似處,完全相同的文化十分少見。
文化傳播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直接的采借,把外來的文化元素或文化叢直接接納過來。另一種是間接傳播,即一種文化元素或文化叢傳入一個地區,引起那里人們的思考,由此引發傳入地的人創造一種新的文化。這種現象被稱為“刺激性傳播”。
文化傳播的媒介主要是人的遷移和流動,尤以人群的遷移更為重要。移民、戰爭、入侵和占領等是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移民帶來異族文化,戰勝國總是要把本國文化強加給戰敗國。此外,通商、旅游以及其他人員的流動,也是傳播文化的重要媒介。在當代,由于交通通訊技術手段的發達,文化傳播的媒介增多,不一定依賴于人的遷移和流動。世界范圍內的文化傳播正通過各種途徑,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和速度進行著,由此必然導致世界文化的同質性日益增強。
文化傳播是引起社會變遷的重要原因之一,有批判地采借和吸入外來文化是實行社會改革,推動社會進步的必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