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中小銀行專項債的發行總額有了較大幅度提升。
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28日,各地已經發行相關債券總額1288億元,相比于去年一整年的630億元,已有大幅增長。
6月5日,2023年陜西省支持中小銀行發展專項債券發行。除此之外,還有包括新疆、遼寧、內蒙古、寧夏、黑龍江、河北等地的中小銀行專項債發行。
【資料圖】
為何今年各地中小銀行專項債發行有了較大幅度的提升?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一方面,由于宏觀經濟波動等影響,銀行利潤留存等內源性補充資本不足;另一方面,經濟復蘇,實體信貸融資需求擴張,部分中小銀行加大不良處置等導致資本消耗較大等,導致部分中小銀行補充資本需求增大。
他表示,通過適度加快發行專項債補充中小銀行資本金,有助于拓寬補充資本渠道,充實資本實力,增強風險抵補能力,提升銀行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中小銀行是服務業小微企業、三農等實體經濟薄弱環節的主力軍。
周茂華認為,此舉一方面反應部分區域中小銀行補充資本壓力相對大,另一方面,部分地方專項債補充資本力度加大,進一步夯實銀行穩健經營基礎。相比于其他的資本補充方式,專項債補充資本更加直接、效率相對更高。
星圖金融研究院研究員黃大智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專項債募集增加的原因其實還在于需求增加,今年以來,中小銀行對于資本補充的壓力和訴求有所增加。2023年2月18日,銀保監會出臺了《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資本新規),調整了銀行次級債的風險權重,中小銀行或受到一定影響。
黃大智認為,從另一個方面來講,其實今年發行中小銀行專項債,也是對于潛在風險的一種提前準備。當前整個中小銀行風險在逐漸暴露,通過補充資本,能夠提升銀行的經營能力以及其抗風險的能力。
“今年中小銀行專項債的發行速度明顯提升,按照這樣的一個趨勢,下半年還會繼續保持這種速度,但是到明年就未必還會有這樣的情況。”黃大智坦言。
黃大智分析指出,中小銀行補充資本的方式有多種,比如內源性增長可以通過股東注資,通過在一二級市場進行股權融資,或者發行永續債、二級資本債等,這些方式,對于中小銀行都不是很適用,主要源于這幾年中小銀行的風險在加速暴露,市場對于它們的認可度相對較低。
“專項債這種補充資本的方式就非常便捷,非常適用。此外,中小銀行的專項債,與其他發債方式相比,票面利率,即融資利率還要低一些,這也是一種相對的優勢。
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指出,中小銀行服務實體經濟既面臨資金缺口更面臨資本缺口,地方政府通過發行專項債券來補充銀行資本,在拓寬地方政府債券使用范圍的同時,有助于增強中小銀行資本實力,改善中小銀行資本結構,提升銀行服務地方經濟的意愿和能力,增強銀行穩健發展能力,更好地防范化解區域性金融風險。中小銀行資本缺口壓力大但資本補充渠道少,通過地方政府專項債補充資本是近年來的一種創新方式。
董希淼認為,專項債券補充中小銀行資本,從形式上看主要有地方政府控制的國資公司入股、認購可轉換債券、轉股協議存款等三種方式。其中,入股方式補充核心一級資本,轉股協議存款和認購可轉換債券補充其他一級資本(當符合觸發條件時可以補充銀行核心一級資本)。轉股協議存款在操作上相對簡單,靈活高效,可以提高中小銀行資本補充效率,優化專項債的資金使用成效,還可以在約定觸發條件下補充核心一級資本,因此近年來被較多使用。